慈善讓石材人走向新高度
遠達石材董事長吳遠游認捐1000萬元,達翔石材董事長李培金認捐100萬元……今年,南安石材老板接二連三的捐款,將大眾的焦點引到了石材這個行業身上?!按壬剖歉呱腥烁竦恼鎸崢擞洝保ㄉ勘葋喺Z),石材人正在不斷播種愛和善的種子,踐行社會責任,走向行業發展的新高度。
前段時間,曹德旺談慈善時說,“在我手里賺的錢,在我死之前要全部還給社會!”他認為,慈善的
目的是構建和諧社會,促進社會發展。那么要很謙虛,非常誠實地遵紀守法。愛護員工,尊重公共秩序等都是慈善,不僅僅是捐錢才是慈善。
歷經40余年的發展,南安石材從過去的小作坊,發展到了現在遍布全球的規模性產業。在此過程中,隨著財富的不斷積累,石材從業者跨越了溫飽線,開始慢慢走向規范管理。部分企業開始尋求員工滿意、股東滿意、客戶滿意、社區滿意的和諧發展之路,開始追求社會認可和企業價值,涌現出越來越多反哺社會的愛心企業家。
黑格爾曾經說過,我們生而為人,更大
的一個生存的動力是什么呢?是獲得認可的欲望。簡言之,就是我們活在世上,都希望有人來認可我們,無論是個人,還是企業。作為企業來講,生產一個滿足市場需求并獲得利潤的產品,是企業生存的根本,也是企業被社會認可的基礎。企業生存和發展到一定程度后,隨著效益越來越好,為社會的貢獻越來越大,被社會的認可度就越來越高。再通過一些慈善和公益的行為,就會進一步增加企業和企業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。
馬云在一次演講上說,企業做大的同時肩負的是社會使命。反過來說,石材人紛紛開始做慈善,這是石材行業發展壯大的一種體現。在業內,一家三代人都在從事石材的并不少見,父子交棒的更是數不勝數。
認捐1000萬元的吳遠游,做了近30年的石材,慈善做了20年。如今把企業交給了兒子和兒媳婦,但不忘帶著下一代一同做公益。在認捐現場,他吐露,希望將自父輩起樂善好施的精神延續下去。也正是這樣的好家風,遠達石材不但將家族企業越做越大,還在行業內獲得了一定的威望。
據不完全統計,今年僅水頭一地,捐款就達2000多萬元。我想,在未來,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家,在完成商業使命之后,把他所有的對社會的理解以及專業能力,投入非常稀缺的公益型事業中。中國2000多年的商業歷史,其實每一代都不缺乏像吳遠游、李培金這樣的人。疫情之下,熱心慈善事業企業家給了我們每一個人、每個企業發揮自己的熱情和獲得社會認可的更多可能性。